目標 (Objectives)

數學課程

1. 數學
數學是一種思考方法、一種強而有力的溝通工具、一個可以幫助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與及一種智力的鍛鍊。(中一至中三請參考中學課程網要—數學科(中一至中五)(1999,中四至中六請參考數學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二零一四年一月更新版)。)
2. 數學課程
(a) 學課程架構 (中學數學) 。
(b) 宗旨
培養學生有構思、探究及推理、溝通、運用數學建立及解決問題之能力,及對數學學習持正面態度及欣賞數學中的美學及文化。

 

(c) 重點
(i) 集中於基本知識與技能,學會學習,邏輯及創意思考,發展並運用知識,分析及解決問題,讀取及處理資料,作出合理的判斷,及與人有效的溝通。
(ii) 集中於內容及過程使能發展思考能力。
(iii) 培養學生自信及對數學學習持正面態度。
(iv) 給與學生適量的練習,但要避免沒有意義及過量的操練,使能鞏固所學之基本技能。

 

3. 數學的學與教
(a)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期望我們的學生能
(i) 明白數學概念及相關技能;
(ii) 明白數學中的符號處理;
(iii) 應用數學知識於日常生活處境中;
(iv) 培養思考能力及對數學學習持正面態度;
(v) 對數表現出及能維持興趣;
(vi) 參與數學相關之活動及開闊在數學領域的遠境。
(vii) 參與校內外與STEM範疇相的不同學習活動。

 

(b)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期望我們的教師能
(i) 使用多元化的學習編制數學課程去照顧個別學生需要及彈性使用課程空間用作鞏固及增潤課題;
(ii) 在課堂中鼓勵增加師生互動及採用解難為主之方法提高學生思考及溝通技巧;
(iii) 活動及工具 (包括器材及資訊科技) 及多元化的評估 (包括課堂觀察、提問、開放式問題及功課) 使能促進學與教,
(iv) 給與學生適量的練習,但要避免沒有意義及過量的操練,使能鞏固學習。

 

(c) 教學原則/方法之一些闡釋
(i) 照顧個別需要
  • 它對於能力較弱之學生尤其重要,須給與適合其年紀、興趣及能力之不同的數學經驗。同樣地,確保數學資優的學生可以盡展潛能,不宜只採用單一模式,應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和繼續追求成功。依據課程的基本能力及基礎部分作課程剪裁以照顧學生所需,在課堂工作紙上加入“*”、“**” 及 剪刀標記以顯示其難度,照顧不同組別不同程度的學生之需要 。
  • 協作教學: 資深數學老師加入協作教學,互相合作,以照顧學生的學習不同需要,期望能提升學習效能。由一位教師主教,另一位輔助(協作) 。輔助者協助控制秩序,引導及協助學生完成課業。
(ii) 解決問題模式
通過應用數學概念及技能於現實環境中,學生能有效地學習數學思考方法。因此最佳的教學是幫助學生從自身經驗中解決問題。代替單一的方法背記,現實生活中的解難包括搜集資料作提示及建立與數學之間的聯繫,讓學生明白數學是一連貫之整體。
(iii) 評估
評估應集中於學生知道及能力做到的事,與及思考數學的方法上。其中可包括大範圍的數學習作及需要運用大量的數學概念。
(d) 分組原則
(i) 中一至中三AB班安排分組教學(兩班分三組),以上學年全年數學科成績計算,為減低標籤效應,平均分為三組,增加師生比例,照顧學生所需,以配合新高中的課程發展,亦收補底之效。
(ii) 配合新高中的課程發展,照顧中四至中六級數學能力較佳學生之需要,提供修讀延伸部分(單元一) 之選擇。逢星期一下午四時至五時半上課。申請入讀修延伸部分(單元一)條件如下:(1)下學期數學科考試成績200#或以上,(2)出席面試,(3)科任老師推薦。人數不設上下限。若成績未能達標,學生需退修此科,以預留更多時間提升必修部分之成績。註:#部分學生成績未達標準,面試態度認真,試讀一年。
(iii) 配合高中的課程發展,照顧中六級A、B班數學能力較弱學生之需要,安排分組教學(兩班分三組),增加師生比例,照顧學生所需,以配合新高中的課程發展,亦收補底之效。

 

(e) 同儕觀課 (課堂研究)
同儕觀課能提升教學質素。備課會議讓教師分享教學心得,課後討論讓教師得到評估及反思之機會。

 

4. 聯課活動
(i) 計算機應用比賽(禮堂) (iv) 數學講座(如有需要)
(ii) 數學學會 (vii) 數理周
(iii) 校內數學比賽 (viii) 校外數學比賽/活動
(iv) 中一數學追踪 (STEM元素) (ix) 每月數學謎題
(v) 數學遊戲/比賽(課室) (x) 學生讀書報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