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
教學原則/方法之一些闡釋 |
(i) |
照顧個別需要 |
|
- 它對於能力較弱之學生尤其重要,須給與適合其年紀、興趣及能力之不同的數學經驗。同樣地,確保數學資優的學生可以盡展潛能,不宜只採用單一模式,應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和繼續追求成功。依據課程的基本能力及基礎部分作課程剪裁以照顧學生所需,在課堂工作紙上加入“*”、“**” 及 剪刀標記以顯示其難度,照顧不同組別不同程度的學生之需要 。
- 協作教學: 資深數學老師加入協作教學,互相合作,以照顧學生的學習不同需要,期望能提升學習效能。由一位教師主教,另一位輔助(協作) 。輔助者協助控制秩序,引導及協助學生完成課業。(附件一)
|
(ii) |
解決問題模式 |
|
通過應用數學概念及技能於現實環境中,學生能有效地學習數學思考方法。因此最佳的教學是幫助學生從自身經驗中解決問題。代替單一的方法背記,現實生活中的解難包括搜集資料作提示及建立與數學之間的聯繫,讓學生明白數學是一連貫之整體。 |
(iii) |
評估 |
|
評估應集中於學生知道及能力做到的事,與及思考數學的方法上。其中可包括大範圍的數學習作及需要運用大量的數學概念。 |
|
(d) |
分組原則 |
(i) |
中一至中三AB班安排分組教學(兩班分三組),以上學年全年數學科成績計算,為減低標籤效應,平均分為三組,增加師生比例,照顧學生所需,以配合新高中的課程發展,亦收補底之效。 |
(ii) |
配合新高中的課程發展,照顧中四至中六級數學能力較佳學生之需要,提供修讀延伸部分(單元一) 之選擇。逢星期一下午四時至五時半上課。申請入讀修延伸部分(單元一)條件如下:(1)下學期數學科考試成績#200或以上,(2)出席面試,(3)科任老師推薦。人數不設上下限。若成績未能達標,學生需退修此科,以預留更多時間提升必修部分之成績。註:#部分學生成績未達標準,面試態度認真,試讀一年。 |
(iii) |
配合高中的課程發展,照顧中五至中六級A、B班數學能力較弱學生之需要,安排分組教學(兩班分三組),增加師生比例,照顧學生所需,以配合新高中的課程發展,亦收補底之效。 |